聖經協會會員活動:
參觀「亞洲協會香港中心2015『聖殿、經卷與使者:
羅馬時代以色列地區之考古發現』文物展覽
補充資訊下載

谷木蘭(Qumran)位於死海西北方的猶大曠野中

考古學家挖掘的工作證明了谷木蘭的團體確屬「厄色尼派」

他們回應依撒意亞書40:3-4「有一個呼聲喊說:「你們要在曠野中預備上主的道路,在荒原中為我們的天主修平一條大路!一切深谷要填滿,一切山陵要剷平,隆起的要削為平地,崎嶇的要闢成坦途!」遂離開繁華的鬧市,走到曠野過虔敬潔淨的生活,為準備默西亞的到來!

在谷木蘭所掘出的文件和古物,並非為某私人或私家所有,而是屬於一個團體,一個久居於此地的隱士團體;由於這團體面臨一種殘忍的打擊,為了救護他們的圖書館,隱士們便把書裝入陶器內,放在附近的山洞裡,暫為隱藏。這個社團在谷木蘭所掘得的隱士修院院址——挖掘的工作是在1950年至1955年間進行的——究屬那個團體?早在1948年的時候,有些學者以為谷木蘭的居民是屬厄色尼派,挖掘的工作證明了谷木蘭的居民確屬厄色尼派,尤其是出土的文件確是厄色尼派隱士的作品。至於大馬士革文件中所記載的「新盟約社團」與谷木蘭的社團是否是同一社團?學者們的公論是:兩個團體宗旨相同,精神相同,最大的分別似乎是谷木蘭團體的人員,大都抱獨身生活,而大馬士革社團的人士卻度婚姻生活。「厄色尼」這名詞的意思並不確定,近似的意思乃是虔敬者。厄色尼派溯源於瑪加伯時代,他們為逃避敘利亞王對猶太教的壓迫,流散於巴力斯坦各地,尤其是在曠野一帶;大馬士革的社團也是一樣。也許大馬士革是個隱名,以指示猶太的曠野或納巴泰的領域。厄色尼派在新約時代,雖然從未見於新約,可是他們的勢力相當浩大,人數不在四千人以下。他們的集中地似乎是在死海西岸。他們的生活不同於普通的猶太人,也不同於自稱恪遵梅瑟法律的法利塞人。具體說來,他們的生活酷似今日的修會生活:
(1)他們多半不婚,沒有個人私產,所有一切都是託於團體的主持人統理;
(2)自食其力,不僱用僕人;
(3)穿著一式的服裝——白色的麻布長衫;
(4)最重清潔,日必沐浴多次;
(5)生活嚴肅,靜默,就食時全體共餐。
此外,他們謹守安息日。且較法利塞人尤嚴;每晨必朝太陽祈禱,但不到耶路撒冷朝聖,亦不獻犧牲。他們自以為這種聖善的生活,為承歡天主的最好辦法。

       
       
天使加俾額爾石碑 列王與先知列表、王國版圖 聖地墳墓及骨龕 谷木蘭與厄色尼團體
谷木蘭死海文件(Dead Sea Scrolls)